白果的藥理作用 古今本草記載
銀杏古今藥論
一、白果古今本草記載
1.白果古代本草記載
(1)性味與歸經
《日用本草》:味甘、平。
《食物本草》:味甘、苦、平,澀,有小毒。 《飲膳正要》:味甘、苦。
《紹興本草》:味甘、苦、平。無毒。 《滇南本草》:味甘、平,性寒。
《本草藥性大全》:味甘、氣溫。有小毒。
《本草綱目·卷三十》:甘、苦、平,澀。有小毒。
《品匯精要》:味甘、苦,性緩,泄。味厚于氣,陰中之陽。
《本草匯言》:味甘,微苦澀,氣寒、平,有毒。氣薄味厚,性澀而收。
《藥性通考》:味甘、少澀,氣微寒。
《群芳譜》:氣味甘、微苦、平澀,無毒。
《本草綱目·卷三十》:人肺經。
《本草匯言》:人手太陰、太陽經。
《得配本草》:人手太陰經。
《本草再新》:人心、肺、腎三經。
《藥性通考》:人心經,通任、督之脈于唇口。
《石室密錄》:白果通任督之脈,又走膀胱。
(2)功能與主治
《日用本草》:斂肺氣,定喘咳,止帶濁,縮小便。
《三元參贊延壽書》:生食解酒。
《品匯精要》:煨熟食之,止小便頻數。
《醫學入門·本草》:清肺胃濁氣,化痰定喘,止咳。
《本草綱目》:熟食溫肺益氣,定喘,縮小便,止咳。生食降痰, 消毒殺蟲,嚼漿涂鼻面手足,去皺皰,鼾黯皴皺及疥癬、疳匿、陰虱。
《醫林篡要·藥性>:炒食補肺,泄逆氣,固腎,除邪濕。
《本草再新》:益氣養心,益腎滋陰,止咳除煩,生肌長肉,排膿拔毒,消皰疥疽瘤。
《本草便讀》:上斂肺金除咳逆,下行濕濁化痰涎。
《隨息居飲食譜》:消毒殺蟲,滌垢化痰,暖肺益肺,定喘嗽,止帶濁,縮小便。
《增訂治療匯要》:白果,唇疔用之,能引各藥性至唇,證與任督脈相近者用之最宜。
《滇南本草》:噎食反胃,白濁冷淋,眼痛,雀斑,頭風,平喘,消食,利水,利咽。
《醫學衷中參西錄》:白果,若以治咳嗽,可連皮搗爛用之,取其滑而能降也。
《本草備要》:白果漿澤手面。浣油膩。
《本草述鉤元》:銀杏治喘,蓋治喘之哮者。是證緣胸中之痰, 隨氣上升,黏結于喉嚨以及會厭懸雍,致氣出入不得快利,與痰引逆相擊而作聲。是痰得之食味成酸太過,因積成熱,故丹溪云:“治哮必薄滋味,必帶表散。而治哮三方未有能舍麻黃者也。此果經霜乃熟,稟收降之氣最專,故氣血之凝滯而為痰為濁者,以是摧之陷之,然必合于散劑,使氣能疏越,血能宣暢,而后推之陷之者,乃得收其全功焉。”
《本草求真》:白果,雖屬一物,而生熟攸分,不可不辨。如生食,則能降痰、解酒,消毒、殺蟲。以漿涂鼻面手足,則去鼓皰鼾黯油膩,及同汞浣衣,則死蟲虱,何其力銳氣勝,而能使痰與垢之悉除也。至其熟用,則竟不相同。如稍食則可,再食則令人氣壅,多食則令人臚脹昏悶。昔已有服此過多而竟脹悶欲死者。然究其實,則生苦未經火革,而性得肆其才而不窒;熟則經火煅制,而氣因而不伸。要皆各有至理,并非空為妄談已也。
《本草新編》:白果,有食之口吐清水而死者。凡物不宜多服,何獨咎于白果?少則益于任督,多則損于包絡。口吐清水者,過清其心也。包絡為心之相臣,包絡損,而心亦損矣。然必心氣原虛,而又食白果至數十枚者,始有此禍,非食數十枚便至如此也。或疑白果清心,多食則過于清心矣,安得不傷乎?然而心不畏清也,仍是過清包絡耳。徜包絡火旺者,食數百枚,正復相宜,惟包絡素虛寒者,實宜戒耳。
銀杏性不能烏須發,然烏發必須用之。此從來《本經》之所未言。
白果,取其能滌胃中飲食之積也。
《驗方新編》:白果汁、生藕汁、生姜汁、梨汁、甘蔗汁、竹瀝、蜂蜜各1杯,和勻,蒸熟服,治噎膈。
《得配本草》:白果配百藥煎,治腸風。
《集簡方》:白果治腸風下血。
2.白果現代本草記載
(1)性味與歸經
《中藥辭海》:味甘苦澀,性平,有毒。
《中華藥海》:甘、苦、平、澀。
《實用中藥辭典》:甘、苦、澀,性平。
《湖南藥物志》:甘、苦、澀、平,有毒。
《安徽中藥志》:甘、苦、澀、平.有毒。
《福建藥物志》:微甘、苦、平,有毒。
《中華本草》:味甘、苦、澀,性平,小毒。
四川中醫學院主編《中草藥學》:性溫,味微苦。
《中藥辭海》:歸肺經。
《中華本草》:歸肺、腎經。
《中國藥典》:歸肺經。
南京藥學院《中草藥學》:主人肺經。
《中華藥海》:入肺、胃經。
《中藥大辭典》:入肺、腎經。
《中醫辭海》:入肺、腎經。
《中華臨床中藥學》:主歸肺、腎經。
《青海中草藥手冊》:入肺、腎經。
《常用中藥名與別名手冊》:歸肺、膀胱、腎經。
《青島中草藥手冊》:人肺、胃經。
(2)功能與主治
《中國中草藥匯編》:潤肺、定喘、澀精、止帶。治療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尿頻、遺精、白帶;外敷治疥瘡。
南京藥學院《中草藥學》:斂肺平喘,收澀止帶。治療哮喘痰嗽,肺熱,痰喘,肺虛咳喘;濕熱或脾虛帶下,白濁小便頻數等證。
《中藥藥理與抗癌應用》:斂肺定喘,止帶濁,縮小便,抗菌消炎。治肺癌、官頸癌、哮喘痰咳、白帶、白濁、淋病、小便頻數。外用治疥瘡。
《食物中藥與便方》:白果仁是一種止咳平喘藥,有滋養、固腎補肺之功。
《中醫雜志》(謝兆豐):白果固任止帶,補中寓通。辨證配合他藥,可治療膏淋、熱淋、帶下、蛋白尿等病。
《現代實用中藥》:核仁治喘息、頭暈、耳鳴、慢性淋濁及婦女帶下。果肉搗爛作貼布劑,有發泡作用;菜油浸1年以上,用于治療肺結核。
《泰興大白果》:用于氣血虧虛、心脾不足、腎虧腦衰等疾病。
四川中醫學院主編《中草藥學》:活血,止咳,擴張動脈血管,增加血流量,降低血清膽固醇,解除平滑肌痙攣等。
《藥用果品》:治喘咳痰稀,遺精,腎虛引起的小便頻數,小兒腹瀉,肺結核,癰皰癤腫,各種體癤癬,陰部疳瘡,酒渣鼻紅腫。
《藥苑漫話》:外用可治滴蟲性陰道炎。- 上一篇:銀杏果的功效營養價值以及常用吃法 2019/3/21
- 下一篇:銀杏果如何吃?胡亂吃有什么危害? 201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