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樹的分布和主產區
2019/3/21 14:36:00??????點擊:
(一)銀杏樹的分布
由于自然條件的變化和社會經營活動的影響,在長期栽培和引種過程中,銀杏形成了一條比較明顯的自然分布界限。目前在我國東起遼寧省的丹東市,向北到撫順市,穿過沈陽、阜新向西到承德、張家口,然后經過恒山、五臺山、呂梁山、延安,直到蘭州;從蘭州向南,經岷山、邛崍山、貢嘎山,直到云南省的高黎貢山;從高黎貢山沿中緬(甸)邊界、中老(撾)邊界、中越(南)邊界向東,經友誼關到南寧、汕頭等都有銀杏分布。 臺灣省的南投鹿谷鄉有臺灣最大的銀杏樹。臺北、阿里山、臺灣大學實驗林溪頭營林區和浙江省的普陀島等都有銀杏的自然分布。銀杏的水平分布大體在北緯19°40'~43°40',東經97°00′~ 126°30',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溫帶、暖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年平均氣溫14~18℃,絕對最低氣溫不低于-20℃的氣候區范圍內,冬春溫寒干燥或溫涼濕潤,夏秋溫暖多雨的氣候條件下,生長良好,在此分布界以外的銀杏極為稀少。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省、區、市或多或少都有銀杏分布。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一些高寒地區如吉林、寧夏、西藏等省、區也作了部分引種試驗。在集中分布區范圍內,山東與江蘇交界處,江蘇、安徽南部,浙江、江西北部,河南、湖南、湖北、廣西等省、自治區都有集中成片栽培百余年生的銀杏林,近年來也建立了許多矮干密植早實豐產銀杏園。這些省、區占全國白果年總產量的70%~80%o
在我國部分庵、觀、寺、院和風景名勝區,有眾多的古老銀杏大樹,記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山東莒縣浮來山定林寺,安徽九華山,湖南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四川貢嘎山,北京古剎潭柘寺毗盧閣,河北遵化五峰山禪林寺,河南濟源紫微宮,江西廬山蓮花洞,浙江杭州五云山,湖北神農架、 大別山,四川成都青城山、岷山、瀘定等縣,陜西周至樓觀臺等,都有千年生以上的古銀杏。我國浙江省西天目山、湖北省大洪山地區還有呈野生狀態和半野生狀態的銀杏林,浙江瑞安原始亞熱帶次生林中也生長著古老的銀杏。
銀杏的垂直分布大體都不超過1000米,但也有很多特例。 華東地區多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帶,浙江西天目山分布在海拔400—1000米的地帶,貴州、云南西部滕沖多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地帶,甘肅南部白龍江林區橫亙于岷山與迭山的崇山峻嶺之中,在海拔2500米的地帶,仍然生長著銀杏。在四川省西部貢嘎山3000米的半山腰生長著高30多米、胸圍12米、 樹齡達1000多年生的古銀杏,樹上寄生著幾十種植物,目前仍枝繁葉茂,年年結果累累,被稱為山中的“活歷書”。
據初步統計,我國有25個省、市、自治區,300多個縣、 市都有銀杏古樹分布。100~999年生古銀杏約有6萬株,千年生以上古銀杏約有500株。這是我國極寶貴的銀杏文化遺產。
(二)銀杏的主產區
銀杏的自然分布區分布很不平衡,有明顯的地域性和不連續性。目前,我國銀杏栽培面積已達12.3萬公頃,栽植株數已達12億株,白果年產量近3萬噸,主產區為江蘇、山東、廣西、 浙江、湖北、貴州等省、自治區
由于自然條件的變化和社會經營活動的影響,在長期栽培和引種過程中,銀杏形成了一條比較明顯的自然分布界限。目前在我國東起遼寧省的丹東市,向北到撫順市,穿過沈陽、阜新向西到承德、張家口,然后經過恒山、五臺山、呂梁山、延安,直到蘭州;從蘭州向南,經岷山、邛崍山、貢嘎山,直到云南省的高黎貢山;從高黎貢山沿中緬(甸)邊界、中老(撾)邊界、中越(南)邊界向東,經友誼關到南寧、汕頭等都有銀杏分布。 臺灣省的南投鹿谷鄉有臺灣最大的銀杏樹。臺北、阿里山、臺灣大學實驗林溪頭營林區和浙江省的普陀島等都有銀杏的自然分布。銀杏的水平分布大體在北緯19°40'~43°40',東經97°00′~ 126°30',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溫帶、暖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年平均氣溫14~18℃,絕對最低氣溫不低于-20℃的氣候區范圍內,冬春溫寒干燥或溫涼濕潤,夏秋溫暖多雨的氣候條件下,生長良好,在此分布界以外的銀杏極為稀少。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省、區、市或多或少都有銀杏分布。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一些高寒地區如吉林、寧夏、西藏等省、區也作了部分引種試驗。在集中分布區范圍內,山東與江蘇交界處,江蘇、安徽南部,浙江、江西北部,河南、湖南、湖北、廣西等省、自治區都有集中成片栽培百余年生的銀杏林,近年來也建立了許多矮干密植早實豐產銀杏園。這些省、區占全國白果年總產量的70%~80%o
在我國部分庵、觀、寺、院和風景名勝區,有眾多的古老銀杏大樹,記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山東莒縣浮來山定林寺,安徽九華山,湖南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四川貢嘎山,北京古剎潭柘寺毗盧閣,河北遵化五峰山禪林寺,河南濟源紫微宮,江西廬山蓮花洞,浙江杭州五云山,湖北神農架、 大別山,四川成都青城山、岷山、瀘定等縣,陜西周至樓觀臺等,都有千年生以上的古銀杏。我國浙江省西天目山、湖北省大洪山地區還有呈野生狀態和半野生狀態的銀杏林,浙江瑞安原始亞熱帶次生林中也生長著古老的銀杏。
銀杏的垂直分布大體都不超過1000米,但也有很多特例。 華東地區多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帶,浙江西天目山分布在海拔400—1000米的地帶,貴州、云南西部滕沖多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地帶,甘肅南部白龍江林區橫亙于岷山與迭山的崇山峻嶺之中,在海拔2500米的地帶,仍然生長著銀杏。在四川省西部貢嘎山3000米的半山腰生長著高30多米、胸圍12米、 樹齡達1000多年生的古銀杏,樹上寄生著幾十種植物,目前仍枝繁葉茂,年年結果累累,被稱為山中的“活歷書”。
據初步統計,我國有25個省、市、自治區,300多個縣、 市都有銀杏古樹分布。100~999年生古銀杏約有6萬株,千年生以上古銀杏約有500株。這是我國極寶貴的銀杏文化遺產。
(二)銀杏的主產區
銀杏的自然分布區分布很不平衡,有明顯的地域性和不連續性。目前,我國銀杏栽培面積已達12.3萬公頃,栽植株數已達12億株,白果年產量近3萬噸,主產區為江蘇、山東、廣西、 浙江、湖北、貴州等省、自治區